贱话题:你觉得当今社会,清明烧纸这种旧习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?
各位贱友清明快乐,算是迟到的祝福吧!
说到清明,就绕不开祭祀,前几天一个新闻:清明节将至,一女子在楼道里烧纸钱,浓烟致楼上91岁老太太死亡。清明已过,但没啥其它话题可聊,今天就说说清明烧纸这种旧习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?
认为烧纸这种旧习没存在的人认为:有些事总会过去,火留在心里就好。
祭祀仪式的最大作用是寄托哀思,不需要烈火燎原,鞭炮整天,纸灰满地,烟雾缭绕。一件逝者的遗物,在坟前摆放一些逝者生前喜欢的食物,能很好地安放自己对逝去的人的怀念,两行清泪,几声祝愿,这就是中国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。
认为烧纸这种旧习有存在的人认为:坟墓和葬礼,其实都是为生者准备的,而不是死者。
过去我也不能理解,为什么每年专门要在这几天,抽时间,开很远的车,和太多不熟悉的人一起去烧纸....但是在我亲人相继去世,在我毫无准备,差不多两年才走出来的,前两天,清明节,默默买了一大堆纸,找个没人的角落,烧烧纸,看着火,说点话,讲道理,我也不相信什么给他们送钱的说法,但是,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晚上,这个特殊的日子,我才能和他们说说话,更多的,不是给亲人烧的纸吧,这团火感觉就是温暖温暖自己,好继续坚强生活下去。
而烧纸可以在习俗的框架内进行规范,比如在公园、十字路口烧纸,要放到一个金属盆里,烧完后,纸灰带走,还有烧纸最好不要过量,毕竟是个仪式而已,过犹不及。我觉得这个仪式承载的思念,远比是不是陋习更重要。
说说你们的选择和观点……
话题投票
清明烧纸这种旧习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?投票截止日期: 2018-04-13 23:55:45
已结束2018-04-07 至 2018-04-13
寄相思为何不能烧点东西?那因为纸钱燃烧而起的一抹白烟,是中华民族对生死的理解,生则燃,死则烟,生踏土,死化天,哪里有那么简单。仪式是承托仪式感的存在,别以为无聊烧烧祭拜鬼神,这些传统,超越鬼神,岂是一味管控能禁的?